收藏本站  |  设为首页  
当前位置:首页>>检察文化
【小检普法】拒绝网络暴力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和安全
时间:2024-09-02  作者:  新闻来源:  【字号: | |

什么是“网络暴力”?

网络暴力是一种危害严重、影响恶劣的暴力形式。网络暴力主要是指由网民在网络上发表的具有诽谤性、污蔑性、侵犯名誉、损害权益和煽动性的言论、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。这些言论和行为会针对他人的名誉、权益与精神造成损害,并往往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。网络暴力不仅在虚拟空间上对当事人给予道德的审判和批判,而且也对当事人的现实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。网络暴力的传播活动基本上都是自发的,至少是在参与者自认为自发状态下进行的。为了应对网络暴力,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和法律制裁,同时也需要提高公众的道德意识和素质,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和安全。

网络暴力有什么危害?

施暴者:往往打着“道德正义”的名号,通过标签化、情绪化宣泄不断引发关注。

造谣者:利用网民好奇心,制造“轰动效应”,吸引眼球、博得流量,获得经济利益。

传播者:人云亦云,对煽动性文字缺乏自主判断能力,不能预见传谣行为带来的恶劣后果。

受害者:取证难,维权难,因为很难自证清白而不得不选择隐忍和沉默。





小检普法

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四十六条

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,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、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九十三条

寻衅滋事罪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。(寻衅滋事罪: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辱骂、恐吓他人,情节恶劣,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,以及编造虚假信息,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,在信息网络上散布,或者组织、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,起哄闹事,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,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。)

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四十二条

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,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;情节较重的,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。

检察官提醒

基于各种心态,在很多事件中,不少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加入了网暴的大军。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,但是,也要担当起维护网络文明与道德的使命,至少,要保持必要的理性、客观。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抵制网络暴力,不做键盘侠。


法律法规
  友情链接
 

乌海市乌达区人民检察院
地址: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巴音赛东街
联系电话0473-3013625 扫黑除恶举报电话12309
技术支持:正义网   ICP备案号:京ICP备10217144号-1
本网网页设计、图标、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或建立镜像,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。

 

蒙公网安备 1503040200000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