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“网络暴力”?
网络暴力是一种危害严重、影响恶劣的暴力形式。网络暴力主要是指由网民在网络上发表的具有诽谤性、污蔑性、侵犯名誉、损害权益和煽动性的言论、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。这些言论和行为会针对他人的名誉、权益与精神造成损害,并往往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。网络暴力不仅在虚拟空间上对当事人给予道德的审判和批判,而且也对当事人的现实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。网络暴力的传播活动基本上都是自发的,至少是在参与者自认为自发状态下进行的。为了应对网络暴力,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和法律制裁,同时也需要提高公众的道德意识和素质,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和安全。
网络暴力有什么危害?
施暴者:往往打着“道德正义”的名号,通过标签化、情绪化宣泄不断引发关注。
造谣者:利用网民好奇心,制造“轰动效应”,吸引眼球、博得流量,获得经济利益。
传播者:人云亦云,对煽动性文字缺乏自主判断能力,不能预见传谣行为带来的恶劣后果。
受害者:取证难,维权难,因为很难自证清白而不得不选择隐忍和沉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