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22日晚,一则关于充电宝自燃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。网友小王的朋友小李随身携带的罗马仕充电宝突然自燃,造成左下肢三度烧伤,需要进行植皮手术。
充电宝相关安全事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,亟需引起全社会重视。此类事件不仅涉及产品质量问题,更可能触及生产、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产品罪等刑事责任。检察机关将通过提前介入、立案监督等方式,督促相关部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,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。
充电宝安全事故中的责任认定
当充电宝安全事故发生时,如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?首先需要明确相关法律责任。《民法典》第一千二百零二条明确规定:“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,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。"第一千二百零三条进一步规定:"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,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,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。”
在充电宝自燃事件中,受害者小李既可以向生产商罗马仕公司索赔,也可以向销售该充电宝的商家索赔。实践中,销售商往往更容易定位和联系,消费者可先向销售商主张权利,再由销售商向生产商追偿。
在类似案件中,检察机关可通过支持起诉、检察建议等方式帮助消费者维权。对于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,检察机关还可提起公益诉讼,维护不特定多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同时,检察机关会监督市场监管部门是否依法履职,对发现的职务犯罪线索将依法查处。
- 认准CCC标志(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);
- 查看外壳标注的额定容量是否清晰,避免购买模糊不清的劣质产品;
- 警惕网红热销、低价促销产品,这些往往是监管部门重点抽查对象。
- 定期进行安全自查:检查是否有鼓包、裂缝、异常发热或异味;
- 注意使用寿命:锂电池通常为2-3年或300-500次充放电循环;
- 避免边充边用、长时间充电、使用不匹配的充电器等危险行为。
- 如遇充电宝起火,优先使用水降温,而非干粉灭火器,因为水能有效降低锂电池内部温度;
- 火势失控时立即撤离并拨打119报警。
1. 与商家协商解决;
2. 向消费者协会投诉;
3. 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;
4.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;
5. 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支持。